用心培养见真章 本科育人显成效

作者:张莉 时间:2025-01-01 点击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前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对儿童一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需求,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2021年9月起,我校与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开展了本科学前教育专业“0+4”模式联合办学。截止目前,共有三个年级166名同学在读。

学校高度重视本科班学生培养工作2021级学生入校以来,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树立专业理想和教育信念,严格执行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选派高职称、高水平教师进行授课,选择区域内优质幼儿园进行专业实践通过班主任和专业导师的用心引导,逐渐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良好班级氛围,本科班同学踏实认真、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在专业学习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截止2024年12月30日2021级学前教育本科班54名同学,全国大学英语四级通过30人,通过率为55.6%,高于全国和云南省平均水平。国考教师资格证笔试已全部通过,通过率100%。2022级学前教育本科班60名同学,全国大学英语四级通过24人,通过率为40%,全国大学英语六级通过3人,通过率为5%,2024年9月首次参加国考教师资格证笔试通过56人,通过率为93.3%。

一、重视专家引领,坚定理想信念

为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大学生活,明确学习的目标,坚定专业学习理想和教育信念,学院邀请有经验的博士、研究生为同学们开展大学英语四六级、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研英语等内容的专题辅导。学校领导多次进班与同学们座谈交流,尤其是毕天云书记,他一方面寄语同学们要规划好大学四年的学习,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要形成独特的专业气质,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学有所长。另一方面,勉励同学要早计划早准备早行动,树立寻求更大更好发展空间的抱负,对有效备考硕士研究生进行悉心指导


二、落实人才培养,深耕专业学习

学院严格落实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一核心、两平台、三保障”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打造“课内+课外”两个教学平台,保障“优质师资、优质教学,优质课程资源”,选配高职称教师担任课程负责人,确保课程教学大纲制订的规范性和专业性。教学任务下达优先保障高职称教师,确保最优秀的教师团队为学生授课。聘请幼儿园园长进课堂,为本科班的同学讲授《蒙台梭利教学法》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任课教师对标国内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新理念,选用优质教材,不断丰富课程资源,探索运用信息化教学新模式,严格课程管理和课堂教学各环节,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确保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强化实践教学,提升专业能力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学习,加深理论认知,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保障实践教学环节规范有序、有效开展,学院积极打造“三个有效实践”:一是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平台,开展有效的课程实践。组织本科班同学参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幼儿舞蹈表演》、《幼儿园玩教具制作》、《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等课程的实践展示和汇报,通过项目驱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二是精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保障有效的见习、实习。本科班同学从大二开始每学期一个周的《教学性实习》均安排在丽江市唯一一所同时拥有“云南省一级一等示范园”“云南省现代教育示范园”“云南省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培训基地”三项荣誉的丽江市幼儿园、丽江市幼儿园和乐分园开展,确保学生专业实践观摩和学习的高标准、严要求。三是拓展学生实践场所,开展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参与学校团学工作并发挥本科同学对专科同学的引领示范功能,学校各级团学组织为学生充分搭建实践平台,让同学们能在实践锻炼中增才干强本领。通过团委、学生会、学生党支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帮助困难群体,丰富学生成长经验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同学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和融入学校实践活动各领域和各环节,表现优异,深受好评。

四、重视班级建设,营造良好学风

学院院长、副院长、高职称教师分别担任本科班班主任,从班级管理的细节入手,狠抓班风建设,营造良好、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严把思想认识关,结合学生特点,充分发挥知名校友张桂梅先进事迹育人功能,通过日常管理、评优评先、第二课堂、每周主题班会等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引导学生既要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又要立志报国。在班主任和辅导员的严要求、高标准引导下,本科班同学已养成较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为专业的学习和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校址: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新团片区存信路499号| 邮编:674199           版权所有:丽江师范学院 | 行政邮箱: ljszedu@163.com